什么是“面向贫困地区招生专项计划”?
什么是“面向贫困地区招生专项计划”?
2012年,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国务院扶贫办公室联合组织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即在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适量招生计划,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生源,实行定向招生,引导和鼓励学生毕业后回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
该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将集中组织以本科一批招生为主的高校定向招生,承担专项计划实施任务的高校,将根据贫困地区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农林、水利、地矿、机械、师范、医学以及其他适农涉农专业为主招生;国家按贫困地区生源比例和专业需求等因素安排分省计划数量: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实行单报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在本科提前批结束后,本科一批开始前录取。承担专项计划本科任务的高校覆盖所有的“211工程”学校和108所中央部属高校。
随着贫困人口的减少,高校招生中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生源的“三大专项”(国家专项、地方专项、高校专项)政策继续保持稳定,近年一直稳定在10万人以上。
为了快速补充中西部等贫困地区的某些特定人才,国家和地方在高校招生中设置了公费定向招生计划,主要是教师和医生人才,一方面圆了寒门学子的大学梦,另一方而也为这些地区源源不断地补充了优秀的教师、医生等人才,推动了教育、医疗事业的发展。
2010年起,为了提高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补充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的全科医生,国家开始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至今已十余年。自2017年,国家免费医学生招生计划明显增加,本科阶段招生计划人数由以前的5000余人,逐步增长到了2020年6822人。
从2021年起,教育部每年在全国普通本科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1万名左右的优秀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由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和地方师范院校承担招生及培养任务,采取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的方式,为832个脱贫县(原集中连片特困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以下统称定向县)中小学校定向培养一批优秀教师,简称“优师计划”。
- 上一篇:什么是异地高考?
- 下一篇:高考舞弊行为将会产生怎样的严重后果?